做你喜歡還是你擅長的事?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做你喜歡還是你擅長的事?

過年時拜訪了一位新認識的台東卑南族好朋友,在他的部落每個人都會唱歌。他說小時候唱歌的時候,阿嬤說「你唱歌會迷路,不知道怎麼回家。」阿嬤用這麼可愛的方式道出他五音不全的事實。阿公鼓勵他「不會唱歌沒問題,你可以像阿公這樣會講話。講話有道理,別人都會願意聽。」阿公很有智慧的幫助他培養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彌補弱項。

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一窩蜂的跟風, 不是每一個水濱公園都要放一個小黃鴨,不是每一個觀光景點都來個熱氣球吸引遊客,不是每一個人都該學吳寶春做麵包。真實的快樂來自認識自己的天賦特質,接受自己的長短處,發揚長處,面對短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成為最棒的自己的路。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功課。所以,我想在此談strengths 這個熱門話題。一直找不到最貼切的翻譯,天賦特質、天份、優勢、長處、才華、能力等詞句都無法完全詮釋strength在正向心理學的真正意思:天性加能力的結合。最後我選用“才能”。

天份(talent) 和才能(strength)的差別
天份是天生的天賦特質,是你最自然,最輕易做到的。譬如對繪畫色彩的敏感,對節奏的感知,語言的學習,肢體動感等等。然而這些天份必須得到認可,經過鍛鍊成為一種持續性的高度表現能力,才成為才能(strength)。 譬如對色彩的敏感,經過鍛鍊,成為素描,插畫,美編,彩妝的才能。

 

做你喜歡還是你擅長的事?
標準答案當然是做你所喜歡的,但是我要提出一個不一樣的想法。以正向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做你最擅長的,容易得到認可及成就感,而得到更多學習和鍛鍊機會,才會把它發揮的淋漓盡致。

Eugene O’Kelly(尤金.歐凱利) 所寫的Chasing Daylight (中文書名:追逐日光) 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他講自己如何以積極的方式面對人生的結束。裡面有一段故事是尤金如何選擇他的職業志向。他從小就熱愛棒球,夢想成為一個職業棒球員。以他個子矮小,很難達到頂尖專業棒球的水準,所以選擇了另一條路做會計師,因為他從小就對數字數學有天分。他去世前是世界四大會計所之一KPMG的全球總裁。棒球沒有成為他的職業,但是成為他終生的嗜好,成為他生活的喜悅。

我喜歡做陶瓷,曾經夢想當個陶藝家,也真正嘗試落實這個夢想。辭掉工作做了兩年的陶藝。兩年後,我發現做陶瓷我真的樂在其中,但是也發現到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才華。我很幸運有機會去嘗試而驗證了自己真的不是世界級。

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說他找工作,要做他喜歡的工作。我問他喜歡什麼,他說不知道。我問他擅長什麼?他答不出來。讓我們先接受一個事實,只有極少數人很幸運的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特質,他們通常是俱有特別的天賦,很早就引人注目,得到認可和栽培的機會。 絕大多數人通常是通過人生各種體驗,慢慢的認識自己。大多數人都是碰過許多釘子後才總結出自己的問題和弱點,但沒有方法發掘和培養自己的才能。

所以我建議讀者們,特別是正在找尋志向的朋友們,不要執著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大膽的投入你目前所做的。從「愛你所做」,鍛鍊出真正的「做你所愛」。也就是透過工作的挑戰,認識自己的長處,進而建立自己的能力。

只發揮長處, 難道不管弱點呢?
發揮長處並不是否定缺點,只是關注點的不同。補短 (shore up weaknesses) 讓我們與社會相處得更好,是成長必修的功課。但是專注在彌補缺點並不會讓我們活得充實快樂,唯有開發自己的才能(build on strengths),發揮自己最棒的一面,才是真實的快樂的途徑。
所謂揚長避短,以正向心理學的詮釋是認識及面對自己的短處,尤其是那些阻礙我們發展的短處。 如何以積極正面地面對自己的短處呢? 關注點放在弱項,選擇最不擅長的領域為發展目標,投資的時間和精力與得到的成績進步,有時不僅是不對等的,可能還是徒勞無功。所以,大部份的時候,我們並不一定需要將短處做到最好,及格就夠了。
以天份爲關注的起點,反而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做法,把上天賜予的天份充分發揮,讓它發光發熱。

 

如何鍛鍊才能?
我有位客戶是培訓師,很容易察覺別人的情緒但他也很容易受別人的情緒影響,更會擔心別人的看法。但是他不知道如何運用這個特質,讓它產生正面的影響。我給他的建議是:DODA

探索 Discovery: 意識到自己善於察覺別人的情緒
認同 Ownership: 認同這個特質, 賦予它一個正面價值
開發 Develop: 有意識地鍛鍊和開發這個能力。不只是察覺負面情緒,也很容易察覺正面情緒。如何運用得得體? 過度運用又如何? 什麼時候該用它?什麼時候不適合?如何化解別人的負面情緒?如何挑動別人的正面情緒?
運用 Apply: 這位客戶授課的時候,雖然覺察到學生的各種負面情緒(被上司逼來上課的,心不在焉對課題沒興趣的,一心二用不斷看手機回email 或忙著其他工作),但是他不再害怕也不再受他們的情緒的影響,有了新的能量,挑戰自己,讓學生的負面情緒變成自己的動力,要贏回這些學生對課程的專心和投入。

經過幾次的鍛鍊,他找到如何把自己的特質,運用在適當的點上,不但懂得如何面對別人及自己的情緒,也懂得如何轉化這些情緒,創造更輕鬆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

 

人的生命力不是來自補短,充實快樂的人生與發揮所長有密切的關係 。正向心理學建議每天以不同的做法來運用自己的才能,會讓我們生活更快樂。譬如一個人的特質是與人交流,每天都刻意的結交一位朋友,就會感到愉悅和充實。發揮才能讓我們感到更快樂,充滿能量,是一種實現最棒的自己的感覺。當我們把個人天賦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時,它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

 

我邀請所有的讀者寫信給我。
不管是問問題也好,或是分享你的意見,我都期待與歡迎。
有互動就有參與,我們一同參與實踐幸福快樂的人生。

4 thoughts on “做你喜歡還是你擅長的事?”

  1. 妳好,本人是一位鋼琴老師,很喜歡音樂,這完全靠努力才練成的才能,總是很吃力。最近一直處於掙扎的狀態,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這領域,但又不想放棄自己一直堅持及努力才達到的目標。
    在這領域所接觸的人大多數是學生及家長,圈子太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擴大自己的圈子?
    想轉換跑道,但又不敢而且也不確定自己擅長的事。
    應該如何找到答案呢?

    1. Hello Choo chin,

      非常謝謝你留言給我,如果你有興趣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建議你可以從加入不同的社團活動開始。好比我們的Happier Lab 更快樂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的舉辦不同的講座活動或是工作坊,總是有來自不同產業的朋友們因為不同的主題活動而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換跑道是需要一段時間計畫籌備的,建議你不妨從改變自己的舊有習慣做起,由這裡突破也是很有趣的。

  2. 妳好,很謝謝你分享這篇文章。我目前是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一直以來都很想出國唸書也喜歡學外文,所以雙主修了德文,語言一直是我表現較好的領域,不過我卻不想做關於語言的工作(嘗試當了英文家教/寫了一些經濟論文的翻譯都不太享受過程,且我學語言的熱忱是來自這樣的目標:想和native speaker流利溝通),反倒想從事程式設計,因為心中覺得能創造東西出來特別是幫助人和環境的程式作品這樣的目標讓我更有熱忱。只是我本系是經濟系,雖然這一年有在上程式語言的選修課程,可是我總是動腦很慢,做一個題目可能會花2小時,但在之中我會因為一題而不去吃飯,發現自己能投入其中,解出來的開心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看到妳在文章提及,快樂的人生與發揮長處有密切關係。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必須得再回頭尋找語言相關的工作,才能讓自己快樂?請問妳有什麼建議嗎?

    1. Hi Tina,

      我們很開心收到你的留言。
      可以從裡頭的描述感受到你正為自己的未來付出很多的心力,然而過程總是充滿迷霧,有時候甚至不知道下了這一步棋,之後會迎來什麼樣的挑戰和答案。
      值得的事,沒有一件是「不辛苦」的。

      雖然做一個題目現在需要花你兩小時的時間,而你卻可以從成果中獲得無比的快樂,我想,你心中已經有了屬於你的方向。
      語文,可以為你跨越不同國籍溝通的藩籬,未來國際溝通與合作的項目只會更多,哪怕只是現在看不到中間的交集。
      是否要再回頭從事語文相關的工作,或是讓兩者在你的工作中共存,這個答案可以到你穩定了其中一方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希望可以從中了解更多正向心理學相關的應用工具,歡迎你加入我的臉書粉絲專頁,臉書搜尋:Happier Lab
      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