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需要Coaching?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為甚麼需要Coaching?

The Business of Happiness 2
從個人(客戶)的角度來看,專業教練服務幫助個人提升能力(building competence),以最有效的方式培養敏捷的應變力(learning agility),遇到挑戰時能夠從挫折迅速恢復(building resilience)。

A coach helps the executive to make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and the personnel changes involved in adapting to the new landscape.

 二ΟΟ一年我進入教練服務這個行業,和一家英國諮詢公司合作,為一個在香港經營集裝箱碼頭的公司,進行策略和組織改革。由於香港市場的變化以及中國市場開放的機會,這間公司決定前進中國。公司內的員工,大部分從踏出校門便加入,多半從基層人員升上來,平均工作年資二十年。大家雖同意北上發展是正確的策略,但心裡卻出現很多抗拒,畢竟要跨出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圈不容易。一想到生活作息會出現改變,要挑戰講普通話,兩地價值觀的差異,以及工作模式的變化等等,公司內部沒有幾個人願意跑到大陸開拓市場。當公司從經營香港市場,擴展到同時經營大陸的集裝箱碼頭,整個總部運作模式也隨之轉變。

面對巨大的變化,不適應新環境或不認同改變的人,少數選擇離開,更有人被鼓勵離開,而留下的人,也必須經歷一段調適期。同時許多新血加入,公司變得更多元,公司文化也更包容,更有創新力。這不是投資單一課程就能解決,而是一個環環相扣,有系統的過程。花了大約三年,新策略才見到成績。

 

教練協助組織改革
企業教練服務在改革的階段,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首先是針對高階主管,主管對策略的認同,會鼓勵下屬更自信地往前衝。認同改變的主管,教練可以幫助他明瞭新環境必須掌握的新能力,提供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快速成長。組織裡也有抱著保留或質疑態度的主管,教練的任務又是什麼呢?這些主管以為自己把真實的想法隱藏得很好,但這些抗拒仍會不經意表露無遺,同仁也一定會感覺到。此時教練需要幫助這些主管看清局勢,釐清組織改變對自己的影響,並為自己賦予新的工作期許與意義。

 

教練同時也扮演著一面鏡子,讓對方看到如何為自己此刻的選擇負起責任。
這些抗拒改變的主管,其實面對的挑戰非常大。這家公司一直都採取保守的處事風格,以及權威式領導。我在訪談中常聽到上司習慣性地下指令,員工則絕對地服從,大家遵從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工作模式。然而新環境需要更多員工參與和發揮潛能,如何讓員工從依賴變成自發,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害怕變成有自信,從避免錯誤變成勇於嘗試?想建立新的領導方式,主管們必須檢視過去的領導方式如何導致員工的依賴性。說來容易,做來困難。因為這些主管們希望員工改變,卻沒意識到改變必須先從自己開始!

有位資深經理老張,他的團隊能力很強,像個充滿紀律的軍隊。這是他唯一懂得的領導方式,連在家教管孩子也如此,而他從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現在公司要建立更開放多元的企業文化,主管們需要開始學習新的領導方式,多雙向溝通,讓下屬參與更多的決策,發揮員工的潛力等等。這個新要求,對老張來說既不可思議,也不知該怎麼改變自己。改革初期,老張採取敵對立場,雖不正面反駁上司,但私下經常對同事和下屬表達不滿,與公司策略唱反調。這讓老張的上司很頭痛,因為他是有能力的成員,但如果心態無法改變,反而會變成阻礙改革的絆腳石。

我是老張的教練。第一次見面,他就表明不認同公司的新方向,也認為教練服務是在浪費時間。他認為我是代表公司來的說客,對教練服務充滿抗拒。遇到這種情況,教練服務怎麼進行下去呢?很簡單,就是聊天。

在對方認為我的立場不中立時,我怎麼講他都聽不進去,於是我先以好奇心和同理心來傾聽他的心聲。目的不是改變他,而是認識和接納,先建立信任,也解釋了教練的角色後,教練的指引才能幫助他去意識,環境的變化如何影響自己,釐清這個影響,就能開始思考他該如何改變,以適應新環境,找到新定位。經過六個月合作,老張的改變有目共睹,他很快地度過了適應期,也變成改革的推動者。每個組織裡都有許多老張,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是阻擋改革的問題人物,但經過針對性的教練服務,有些人其實能成為改革推動者,當然有些也會選擇離開。

當主管們釐清環境變化對自己的意義,他們就有能力推動改變,幫助團隊成員走過從抗拒、適應到習慣的歷程,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挑戰。對組織來說,教練服務的價值,是幫助人們以積極正向的方式面對挑戰,在過程中提供支持和資源。

 

知道轉換成做到」、「恐懼轉換成冒險」、「不得不轉換成我的選擇」、「我不行轉換成我的成長」、「受害者轉換成參與者」。

 

激發能力與適應職務
彼得剛接了新任務。這份工作超出他的能力,令他感到無法勝任,壓力很大。當時他不但做得很辛苦,也很痛苦,最糟糕的是做不出成績來,得不到上司和同事的認可。以前彼得負責新加坡市場,但新任務指派他到香港接任亞太區總監。管理整個亞太區所需要的能力很不一樣,更何況要適應文化和市場成熟度的差異。他聘請我擔任教練,幫助他渡過充滿挑戰的適應過程。

第一年,我們會談頻率是每兩週一次,第二年變成每個月一次。第一年的目標是應付挑戰和危機,第二年時彼得已經掌握了如何應變,可以發揮得更自在。他了解自我管理是發揮領導力的關鍵,處理好自己的狀態,才能夠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他也開始規畫三到五年的策略及如何帶領團隊達到目標。今年是他在這個職位的第四年,在職責範圍不斷擴充之下,我們目前的教練會談也轉而關注如何整合工作和生活,讓彼得能夠做得更有意義。
另一個案例是四年前,我開始當蘇珊的教練。起初她是負責香港市場的產品經理,隔年升至品牌經理,第三年調到上海當中國市場的行銷總監。我們的教練關係維持了五年。雖然在同一家公司,但事實上她已轉調三份工作,新工作不斷挑戰她的能力極限,而教練的陪伴讓蘇珊不孤獨,有信心面對新挑戰,也能夠快速進入狀態。

我的教練服務通常是一年。但許多客戶跟我維持長期合作,甚至長達五年。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維持這麼久呢?我認為,教練的目標,是幫助客戶自己找到答案,建立自信,能夠自主自立,不應該變成客戶的長期心理拐杖。然而,從以上分享的這些案例,我們看到商業市場的變化,不斷加速組織架構與運作轉變。這些變化帶來接連不斷的新挑戰,挑戰著客戶的應變力、恢復力與勝任力,教練服務也因客戶階段性的成長,有著相互借鏡的學習價值。

 

為什麼需要教練
教練的指引,能幫助領導者先覺察環境的變化如何影響自己,當他釐清這個影響,就能開始思考他個人要做什麼改變,適應這個新的環境,找到新的定位。這是我對教練的定義。

我特別將教練服務以系列主題的方式介紹,除了支持台灣的教練發展,主張付費的教練服務,也希望大家了解到教練服務的價值。教練不是在學一種溝通技巧,也不只提供個人成長的學習。教練服務的專業價值在於能夠幫助企業,把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串聯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有心往教練服務發展的朋友們,不要急著戴上寫著教練兩字的帽子,多花心力耕耘自己的職場成就,用心體驗人生,因為這些都是成為一位專業教練的重要養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