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感謝令你頭疼的上司嗎?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你會感謝令你頭疼的上司嗎?

• 無聊就是練習創造意義的機會
• 因為不擅長而排斥
• 因為排斥而迴避
• 因為迴避而錯失突破的機會
• 因為突破而建立新技能

蘋果小姐跟我說她覺得該換工作了,想探討公司裡面有哪些職位是可以考慮的,也不排除離開現職到別的公司從新開始。
蘋果小姐今年初才升職,原本負責香港市場,升職後負責整個亞洲區的人才發展計劃。今年大半年的輔導都專注在幫助她更快速地掌握新職位的要求,進度還不錯,怎麼突然會萌起離開的想法呢?
原來蘋果小姐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每天就是準備powerpoint投影片,對公司的各個部門主管作報告。她覺得不僅沒意義,也沒有機會發揮自己所長。她喜歡與前線有更直接的溝通,擅長與人打交道,習慣以面對面交談方式及解決問題。

為什麼蘋果小姐會對製作投影片產生這麼大的抵觸呢?為什麼上司會要求她做這麼無聊無意義的工作呢?難道上司真的這麼笨嗎?
蘋果小姐認為投影片只是一個工具,她過去的做法是提供想法,團隊成員會幫她把投影片整理好。但是在這個新的職位,上司非常重視而且會親自製作,還要求達到專業水準。蘋果小姐對此感到非常排斥,因為:
• 擔心自己做不好,無法做到上司所要的標準
• 不認同它的重要性,認為工作重點應該是面對面溝通,而不是紙上談兵
• 希望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花時間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 覺得把時間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更有意義。

最後蘋果小姐想通了。她目前的處境還沒到需離開的地步,只是需要找到這份任務的意義。她不但接受這份任務的必要性,更找到製作投影片對她個人的意義。製作投影片可以很簡單,也可以是鍛煉她的思考能力的工具。最基本的是把腦袋裡的東西丟到投影片上,稍微整理順序,加上幾張圖片。更挑戰的是如何把自己懂的東西,經過瞭解他人的思維邏輯後,以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來呈現信息,讓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蘋果小姐目前的工作不再只是執行任務,她必須影響其他高階主管對未來運作的想法。這種思考力和影響力正是蘋果小姐在這個職位最需要的能力。製作投影片只是個表象,找到背後所需的能力,就幫助她看到做這件事的意義了。

我也曾經碰過這樣的情況。剛進入職場5年左右,我非常欽佩的上司回英國,換了從美國來的新上司。他們兩人的風格絕然不同。舊上司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新上司重視系統性的思考模式和信息呈現的方式,讓我們溝通的對象更容易吸取信息。

當時的我面對這個改變就只懂得抱怨,認為新上司把重點放在花拳繡腿的表面功夫,而不重視人我溝通的本質。回想那時我帶著挺大的敵對心態面對新上司,也難怪做得辛苦。痛苦地熬了一年,我選擇離開。事過20多年了,我還是想向這位上司致歉(離開公司後就失去聯絡了),相信他當時做我的上司也很頭疼。

當碰到這種情況,正是我們最需要教練coaching(註一)的時候。當年心智還不夠成熟的我,不懂得尋求幫助,只以自己片面的認知,認為都是上司的不對,也覺得自己很倒霉,碰到惱人的上司。身邊的同事同情我,也都認同我的觀點,這更讓我自以為是。很可惜沒有人在這關鍵時刻給予我指引,讓我能夠轉換心態,採取積極的方式面對事情。這也是我為何鼓勵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個教練,遇到瓶頸時,能幫助我們學習面對自己及面對問題。如果當時有個教練提醒我,我會察覺自己應對的方式其實是“博同情”,並不是正視問題。

現在來看這兩位上司,其實各有各的優勢。舊上司擅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特別是一對一的方式,當公司正在建立的時候,小小的團隊很適合這種親密的溝通方式。當公司變大了,團隊人數也跟著增加,這時候需要更有制度的溝通渠道,而新上司這方面的優勢,讓我們能夠以一對多的方式迅速地把信息傳達出去。
雖說那一年非常痛苦,回想起來,那段時間鍛煉出來的功夫正是我當時缺乏的能力,以更積極的態度來看就是“還未開發的能力”。我是不是真的在這方面有潛力,沒有人知道,只有試過了才知道。這套能力後來變成了我最具有特色的能力,能夠用簡易又生動的方式傳達複雜抽象的感念。

當我們覺得工作無趣或無意義,而上司卻認為它很重要的時候,先別急著罵上司。如果你在這方面能力很強,或是對這方面感興趣,你就不會覺得它無聊。譬如,你的工作是餐廳的外場服務,你特別喜歡和客人聊天,而工作要求你和客人多互動,你會覺得很有趣。但是如果你不太會跟陌生人打交道,你會覺得這個要求是“額外”的麻煩,覺得只要把基本點菜、上菜、服務及端盤子工作做好就行了。

如果轉換心態,把不喜歡或不擅長的領域轉變成提升自己的機會,你會突然發現自己越做越有成就感,越做越快樂!

(註一)
對教練學有興趣,或想找個教練幫助你達到突破,可聯絡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ICF Taiwan)。會員多為「專業教練」(以教練為其專業者)或「教練型主管」(運用教練方法於管理領導中之主管)。http://www.icftaiwan.org


觀看比爾蓋茲“每個人都需要教練”的18分鐘演說(有中文字幕)。http://www.ted.com/talks/bill_gates_teachers_need_real_feedback.html

我邀請所有的讀者寫信給我。
不管是問問題也好,或是分享你的意見,我都期待與歡迎。
有互動就有參與,我們一同參與實踐幸福快樂的人生。

快樂就是愛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Happiness is love
The only thing that really matters in life are your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eople
– George Vaillant

這一期我們還是談愛情,不過,是從幸福快樂的角度來談。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快樂人生的祕密》,作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著名的精神病學教授,喬治‧瓦利恩特(George Vaillant)。
文章內容敘述美國近代科學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縱貫性研究。自一九三七年起,兩百六十八名哈佛學生參加了一個名為「葛蘭特研究 the Grant Study」的計畫,主要問題是:「美好生活」有沒有公式可套用?是什麼使人們覺得快樂?就這個問題開始長程蒐集所有參予者的資料。

這兩百六十八位學生,用全部人生為這個實驗提供資料,每五年就得做一次仔細的身體檢查,耐心地回答一大堆心理測驗卷,而且每十五年要忍受詳細的面談,每隔一年要回答一份問卷,他們將自我生命歷程全然敞開,就這樣持續了七十五年!「葛蘭特研究」所提供的資訊,可說是這類研究中最珍貴也最徹底的。
這個歷經七十五年的時間,投入兩千萬美元經費的研究,依然持續進行中,研究發現:快樂人生的祕密,就是簡單五個字 『快樂就是「愛」』(註一)。

美好人生的關鍵,是和他人有良好的關係。何謂良好關係?這裡指得不是因身分地位而形成的角色關係,或是擴大社交網絡,而是一種親密(intimacy)和具有安全感(safety)的連結。它是一種完全被接納(total acceptance)的狀態,雙方都可以真實地做自己。這種真實連結的產生,需要雙方在關係中發揮同理心(empathy)。
換句話說,我們需要同時擁有「愛」 和「被愛」的能力,才能夠與他人建立如此深層的連結(connect)和投入(engagement)(註二)。這份愛,不是愛情,情欲,親情,承諾或永恆的愛,它是一種與他人有同理共感的關係。
喬治‧瓦利恩特從「葛蘭特研究」得出另一個結論:人真的有能力改變。儘管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初始,譬如兒童時期所得到的愛與關懷,會影響成年後的應對模式(coping style) ;有些人年少時期沒有得到愛與關懷,而建立了不成熟或抽離式(disengage) 去應對他人,無法與人建立連結。但通常會遇到一個慘痛改變人生的經歷,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於是經過後天努力,我們有能力成長,能以更成熟 、更正向的應對方式面對人生。

Capacity to love and be loved.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說得如此累贅,一個單字「愛」不就夠了嗎?愛和被愛,它是動詞,不是名詞。它不只是付出,也是接收。
有些人喜歡說「被愛」比較幸福,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愛你的人,如果一直沒有得到你的愛,你只接收而沒有付出,總有一天他會不再愛你,因為他不但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更會因為不能得到回報,而找不到自己的真實快樂,累積了許多負面能量,覺得自己是個犧牲者,或是由愛變成恨。如果你不愛他,被愛也可能是個負擔。如果你只要別人愛你,而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你也不可能得到真實的快樂。
我希望把話題從羅曼蒂克的愛,拉到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與他人有同理共感的連結。可以是短暫但真實的連結,也可以變成永久的友誼和支援。我的教練工作就是一個好例子,教練和客戶的關係,就是一種深層的連結,教練以好奇心,不批判和同理心的方式和客戶互動,讓客戶感覺到被愛和被接納的安全感,建立在真實「愛」與「被愛」的交流上,我才能幫助客戶突破及追求美好的人生,甚至可以說,教練的基本功力就是愛的能力。
這是許多從事教練工作的人,最難學會的事。因為愛是需要付出,愛是有條件的(我不相信無條件的愛),愛是要花時間陪伴的,愛是讓自己脆弱,愛是要冒險的,愛更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及有能力助人的快樂泉源。

(註一)
『幸福就是愛』是我第一次的標題。但一直覺得把快樂翻譯成幸福又不太貼切。幸福對我來說有幸運,福氣的內涵,比較是讓人羨慕及不要太多自身努力的。英文的Happiness有多重意義,它包括中文的「幸福」的感覺,也包含充滿正向情緒的狀態。所以我決定用「快樂」取代「幸福」。

(註二)
上個月的專欄談到「成長的階段」。第6階段(親密)和第7(繁殖)就是建立愛與被愛的能力的階段。前面5個階段是學習建立成熟的人格,才能夠開始愛別人(接納,關懷,幫助,培育等),也能夠接受被愛。我們才能夠建立美好、深層的連結。

閱讀瓦利恩特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專訪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3/05/thanks-mom/309287/
閱讀瓦利恩特的《快樂人生的祕密》的文章http://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what_are_secrets_to_happy_life

我邀請所有的讀者寫信給我。不管是問問題也好,或是分享你的意見,我都期待與歡迎。有互動就有參與,我們一同參與實踐幸福快樂的人生。

Laksa Kelantan

Laksa Kelantan (Kelate in Kelantanese Malay pronunciation)

Most people have heard of laksa like Singapore laksa. There are so many variety of laksa in Southeast Asia. I believe what makes laksa a laksa is the fish based gravy, like the Kanom Jeen of Thailand and Penang laksa with tamarind.

Kelantanese laksa is a dish I grew up with. Rice-based spaghetti with lots of raw vegetables like snake beans, bean sprout, cucumber, daun kesom (Vietnamese coriander) and torch ginger, drowned in fish and coconut gravy. I love the taste of chopped raw vegetable but it is an acquired taste for those who are not used to it, especially when it is 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is a proper home-cook version, with chopped torch ginger (the red stuff) and lemon grass. The gravy is made from fish meat which is boiled, pureed, and later mixed with coconut milk. My friend serves both laksa (spaghetti-liked rice noodles) and laksam (rolled up rice sheets).

吉蘭丹食物的特色是香草和蔬菜。我們喜歡生吃蔬菜。Laksa的配料是黃瓜,豆芽,長豆,叻沙葉(Daun Kesum),薑花和檸檬香茅。湯底用鯖魚肉、黑胡椒等各種香料熬煮,最後加入椰漿,因為沒加上紅辣椒或薑黃,因此呈現奶白色,且較為濃稠。米粉條有兩種:一種是粗的圓條,另一種叫Laksam “叻參”類似腸粉,是一種將米漿倒入盤上蒸熟,再捲成腸狀,吃時再切成塊狀麵條。

Store-bought version, the gravy is kept separated.
Lots of raw vegetables like snake beans, bean sprout, cucumber, daun kesom (Vietnamese coriander) and torch ginger.
Laksam (left) and Laksa (right)
The vegetables (anti-clockwise from top right: snake beans, beansprout, cucumber, daun kesom, torch ginger and lemon grass.

我的Mr Right

(文章來源魅麗雜誌漣漪人專欄)

最近整理香港家的書房,終於找到我2001年10月,當遊客都已離去,我獨自一個人在秘魯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的一棵最有名的樹下,靜下心列出的「我的Mr Right」清單。

我讓幾位女性朋友看我的清單。她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跟她自己的清單這麼不一樣!」我的清單完全沒有談到學歷,事業成就,外觀長相,文化宗教,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條件,都是跟個性和人格有關。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列出清單,好像是到菜市場買菜,只要和對方相處的感覺是對的,緣分到了就行了。

怎麼知道對方是對的人選?這取決于你自己想要什麼。這讓我想到路易士.凱洛《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by Lewis Carol的故事。 愛麗絲和柴郡貓(Cheshire cat)的對話:
愛麗絲:「可不可以告訴我,接下來我該走哪條路?」
柴郡貓:「那就要看你想去哪裡囉。」
愛麗絲:「其實我沒有特別想去哪裡耶。」
柴郡貓:「那你隨便走哪一條都可以!」
愛麗絲:「只要我能到達某個地方的話……」
柴郡貓:「噢!你一定到的了的,只要你走的夠久!」

如果我們不知道到底要去哪裡,或是不知道想要的是什麼,那麼不管我們選什麼路,都會帶我們帶某一個目的地。但是最後,那會是我們真的想去的地方嗎? 如果換種思考模式,只要自己認為人生就是一個隨緣的旅途,不執著於終點或結果, 這也許也是不錯的方式。

孤芳自賞地躲在家裡做宅女是無法認識自己的。唯有通過和別人的交朋友,在人我關係這個空間裡體驗不同的經驗,我們才開始認識自己。我以前也不相信列出清單這回事兒。但是真正做了這個功課,而且是很誠實地面對自己,我發現我不再活在社會及別人的價值觀了。我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來。

列出清單並不能夠擔保你的Mr Right會出現,但是至少你有一個衡量的方向了。當然你必須很坦誠的做此功課,不然列出來的都是大家公認的標準,例如過去的“五官端正,老實,可靠,孝順”到現在的“高,富,帥”。

在此跟大家分享我的清單。目的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依照我的清單,而是希望激發大家思考我們對理想對象的條件是否可以更多元,更適合自己內心的渴望。

People Oriented
我自己是傾向任務導向(task oriented)的人,做事理性和思維邏輯比較強。面對人的時候,有時候敏感度不夠。所以如果另一半是人際為導向的人,擅長處理人事關係,與我會是很好的互補。

A Good Balance of 1st, 2nd, 3rd Level of Happiness
這是2001年那時候上個人成長課程接觸到的一個幸福快樂模式(當時正向心理學還不普及,我是2006年才去美國念賓州大學跟馬丁·塞利格曼教授Martin Seligman學習正向心理學,得到MAPP學位)。這是一位天主教神父Robert Spitzer提供的模式。我不是教徒,也沒有宗教信仰,不過當時覺得這個模式挺有幫助的。
1. 物質和感觀的滿足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2. 個人成就 (personal achievement)
3. 做出貢獻,超越自己締造更美好的世界 (good beyond self)
4. 終極的真理,善良,美麗 (ultimate good)

這跟傳統中華文化儒釋道的強調空,無慾,無我,無為,不執著的幸福快樂模式有許多不同。一個懂得享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通過努力達到個人成就,願意付出讓身邊的人和世界更美好,這樣的人格特別吸引人。我記得自己那時候對第4層次的領悟還只是一知半解。 自己沒有信仰,無法從宗教的角度理解對上帝的服從。從非宗教的角度,我也無法理解終極快樂這種境界。直到現在人生歷練更豐富了,才開始理解這個層次的境界。

Stages of Development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ckson的 「生命週期的八個階段」理論:信任,自主,主動 ,勤奮,認同,親密,繁殖,整合,基本上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註一)。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達到更高的階段,有些年老了還停留在某個階段。也有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漏了某個階段的發展。 從出生到自立自主,每個人都得面對環境,建立起信賴或危疑之感;面對自己,建立自信或自我懷疑感;面對別人,建立信任、親近或排拒、退縮之感。 還要培養一種勤奮,進取的生活風格或養成畏縮、猶疑、依賴的人生態度; 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決定自己將成為怎樣的人;也發展自己的能力以表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我理想中的對象是一位心智成熟的人。

Financially Responsible (Occasional Frivolous)
不需要富裕,一定要對錢財有責任感。不過也不要一個守財奴,小家子器,適當的時候能夠允許自己些許的奢侈和享受。以前有個男朋友時常入不敷出,從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到做了主管,薪水已經翻了幾倍,還是一直同樣的情況。我薪水比他少,但是很快的能夠儲夠錢付頭期買房子。後來發現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對錢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

Happy Person Who Enjoys The Journey
我喜歡和一個快樂的人在一起。我自認不是天生快樂和樂觀的人,我是後天才學會如何讓自己從許多自我設限裡跳出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人生沒有必要活的這麼沈重。以前一起工作的的同事送我一句話「別忘了停下來聞聞路邊的玫瑰花香don’t forget to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我有自知之明,所以非常珍惜懂得享受人生的旅程的人。

Sexually Adventurous
我相信每個人暗地裡都會承認性的重要性,是愛情關係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但性愛一直是許多女性無法坦誠面對的話題。我們雖然活在21世紀,但對性愛的態度好像還沒趕上來。上個月我參加紅房活動(註二)。賴佩霞(註三)是其中一位表演者。她表演一小段(因為時間有限)的 “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 。這是美國一位女性主義作家 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所寫的劇本,透過訪問超過二百位女性有關性、身體、陰道以及暴力的題目後完成此劇本。此劇將女性性經驗中的神秘、幽默、痛苦、希望、憤慨及歡悅的多樣化心聲,衝破忌諱,以認真、寫實而又生動有趣的獨白形式揭露出來。 這個劇本最重要的信息是「女人要愛自己,就必須從身體的最私密處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看見自己」。它讓女性可以公開地探索性愉悅和女性身體自主,不再有受害者心態的話題。

Tactile
我喜歡被撫摸,被擁抱,與心愛的人有肌膚接觸的那種感覺。讀者可能覺得我很怪,怎麼會有這樣的要求?這是因為過去交往過的男朋友,發覺有些人真的不喜歡被觸摸,也不喜歡拉我的手或擁抱我。

Playful
自己從小就是那種會深思,把人生看的很嚴肅的人,朋友給我的綽號是「老靈魂old soul」。我覺得自己比較嚴肅,很難放鬆,不太會以愉悅和輕鬆的方式自娛和娛樂別人。所以很喜歡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小喜悅及有幽默感的人。

High Self Esteem
「您有和一個低自尊(自卑)的人交往過嗎?」如果有,我相信您會同意那是一個痛苦的經歷。低自尊的人常會陷入:我不喜歡我自己,我覺得自己被傷害,被誤解,並且在行為舉止之中透露出這種訊習,盲目的懲罰自己與別人,認為別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指責的焦點都落在別人的身上。自我的價值是個體生命能量的泉源,唯有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珍愛自己,我們的生命動力才會源源不絕,才能在自我內部建立一個平穩,又復原力的運作系統,以便對現實生活的事務做具有創造性,成長性,合乎效用的調適。高自尊的人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所以能活的更真實、更誠實、更堅毅、更有愛人的能力。

Growth Oriented
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學習,喜歡成長,將每一個挑戰和受挫當做是一個讓自己更好的機會。不論是心靈成長或是知識和能力的學習。

Family-minded
我的家庭,和許多華僑家庭一樣,是個大家庭。父親的家庭和母親的家庭都是大家庭,所以過年過節非常熱鬧。我們同輩的兄弟姐妹感情也很親密。如果我的伴侶無法接納過年過節全家相聚的熱鬧氣氛,我會夾在中間很痛苦。

列出這個清單並不一定會找到我的理想伴侶,但是它幫我理清楚哪些特質對我來說最重要,也讓我看到自己想要建立的伴侶關係是怎麼樣的。上一期我談到多交幾個男朋友才有比較。我能夠列出這些條件,不是因為我有心理學的背景,而是我從那麼多位男朋友的交往中學會看人,學會知道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更必須坦誠面對自己。我要找到一個快樂的伴侶,那我自己快樂嗎?我要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那自己的心智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邀請我的伴侶列出他的Ms Right的條件。您們想知道他的要求是什麼嗎?心地善良,不貪心不浪費,幽默感,快樂,獨立,喜歡自己的工作,皮膚好,享受親密關係,聰敏,有個人獨特的風格,愛讀書,愛學習,愛看藝文表演,愛做菜,愛運動,愛地球,愛音樂,愛電影。

我現在仍然在學習,只有將控制力內求,不找藉口,相信每一天都是能讓自己更快樂的一天。
最後,不可否認的,即使找到合乎您清單的伴侶, 仍然要接受:愛就是冒險。

註一: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並克服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建築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會在將來再次造成問題。我要強調剛做父母的人一定要看,才能瞭解小孩的成長和發展階段。譬如喂小孩吃飯的習慣非常不好,影響小孩自立自主的發展。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心理社會理論_艾里克森(E._Erikson)

註二: 詳情請參考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pg/redroomtaipei/about/?ref=page_internal

註三: 賴佩霞,女作家、心理諮商師、魅麗雜誌發行人,也是非常有才華的劇場表演者

艾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的8個階段-發展階段/年齡/發展特徵/沒有發展的後果
『嬰兒期』 0-1歲 信任 Trust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有希望 不信任 mistrust
『幼兒期 』2-3歲 自主 Autonomy
發展自主與獨立的品質。想與世界有更多的接觸,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自我掌控能力 羞怯懷疑shame and doubt
『嬉戲期』 4-5歲 主動 Initiative
主動發起活動,開始有責任感和創意,學習掌控環境,行動有方向和目標 退縮內疚 guilt
『學齡期』 6-12歲 勤奮 Industry
這一詞含有勤勞工作的意思,指的是一種學習能力,有成就感 自貶自卑inferiority
『少年期』13-18歲 認同 Identity
要清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明確的自我認同,追尋自己的目標及歸宿感 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
『青年期』 19-25歲 親密 Intimacy
能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有能力分享,還有能力承諾。 孤僻疏離isolation
『成年期 』26-65歲 繁殖 Generativity
幫助和培育下一代,關懷和回餽社會。意思不僅是指慷慨給予,而且是指由一個活動來產生更多的活動。 頹廢遲滯 stagnation
『老年期』 65歲或以上 整合 Integrity
有整合感的人感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充實的人生, 完美無憾 悲觀絕望despair

願意給自己一個能夠靜心的地方(如到有山有水的台東都蘭),放空自己,很誠實的面對自己,列出你的Mr Right清單嗎?如果願意,歡迎您來信跟我分享。我答應您一定會回信,分享我的看法。

我邀請所有的讀者寫信給我。不管是問問題也好,或是分享你的意見,我都期待與歡迎。有互動就有參與,我們一同參與實踐幸福快樂的人生。